大凯

公司成立以来本着设计
立意高起点
2018/10/8 15:06:19

景观形态学

景观设计的概念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对环境的设计使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和谐共存。她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科学与艺术的结晶,融合了工程和艺术、自然与人文科学的精髓,创造一个高品质的生活居住环境,帮助人们塑造一种新的生活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景观设计所涵盖的领域
景观设计具有广泛的领域,大到国土与区域规划设计,小到庭院,甚至室内的绿色空间设计;从纯自然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到城市中心地段的空间设计,都是景观设计多涵盖的领域。
一、进行传统园林景观的秩序分析(留园)、图示说明(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留园总体布局是园林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东、中三区,三区各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东区则以建筑取胜。其景观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二是丰富的石景。现就留园的多样变化的空间之景作一分析。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不同的相互关系就产生不同的空间,丰富的空间给人的感受是眼花缭乱的。留园内既有以山石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各样以建筑为主或者建筑、山水相间的大小空间——庭院、庭园、天井等。园林空间之丰富,为江南诸园之冠。它起是多样空间的复和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空间的对比:曲折狭长封闭的空间先是极大地压缩人们的视野,过后,则使人感到豁然开朗。留园入口部分正是利用这种既曲折狭长又十分封闭的空间来与园内主要空间进行强烈对比,进而使人们穿越它进入主要空间时,便顿觉豁然开朗。
疏与密:为求得气韵生动,在经营位置上必须有疏有密而不可平均对待。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所指的就是极强烈的疏密对比。我国传统园林的布局与经营位置毫无例外地恪守着疏密对痹烩一构图原则。走进留园,则使人领略到忽张忽弛、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
建筑上分布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极其稀疏,有的地方则十分稠密,对比异常强烈。
山石布局也是疏密有致,与建筑布局恰相反,以中区为主,西区为辅。中央假山处于中区的西北部,而园西区则体现了山林野趣。 
蜿蜒曲折: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是“自然美”,讲究的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在格局上忌平直而求曲折。每经过一次曲折,便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境界,而随着境界的层出不穷,便会产生一种玩味不尽的妙趣。此外,曲折还可以导致意境的深邃。曲折性是通过各种要素相互之间的组合形成的。其中以建筑以及由建筑围合而形成的空间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留园借曲廊连接各单体建筑达到建筑群的组合来体现“蜿蜒曲折”。   
但留园主要不是通过游廊来体现空间曲折变化的,而是通过借助于建筑物的直接衔接,特别是使其空间互相交错穿插,给人曲折迂回和不可穷尽之感。  
渗透与层次: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正是这一特点的写照。在有限的范围内经营,不遗余力地利用空间的渗透,借丰富的层次变化而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从而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幻觉。 
空间序列:空间序列组织是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全局性的问题。对于留园这样一座大型园林,空间组成极其复杂,其整体空间序列往往可以划分为若干相互联系的“子序列”,而组织最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运用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使之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此外还借空间处理而引导人们循着一定程序从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直至经历全过程。
二、        未来设计中统一协调与趣味性这两个原则的关系
统一是设计原则中的大纲,它作为整体框架,能把单个元素联系在一起进而使人易于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事物,使设计不至于变得杂乱无序,统一性感到有规律可循平稳,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让空间连成一个整体。
协调是元素和它们周围环境之间达到相一致的一种状态。协调使不同元素之间有平滑的过渡形成缓冲区从而达到牢固的连接,令人在视觉上感到舒适达到空间的和谐。
统一是针对整个画面,协调是针对各个元素的关系。协调是对各元素的矛盾冲突,通过一定形式的组合达到矛盾的统一。园林是多种物象共同组合的整体,所以需要相互统一而给人以和谐的美感,统一和协调相符相成,统一与协调正是人工造园“师法自然”原则的体现.
趣味是以协调和统一为基础,运用某些手段例如使用不同尺度、质地、颜色来产生一种令人惊奇、新颖的感受,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可以增加园林景观本身的魅力和意趣。
如果过分强调对比关系,空间预留太多造型要素,最容易使画面产生混乱。要协调这种现象,最好加上一些共同的造型要素,使画面产生共同风格,具有整体统一和协调的感觉。反复使用同形事物,可使界面产生协调感。若把同形的事物配置在一起,便能产生连续感。两者相互配合使用,能创造出统一协调的效果。 
园林是多种物象共同组合的整体,所以更需要相互统一而给人以和谐的美感,因为和谐就是美,这是古希腊时期就提出的美的定义。所以园林美要有一个协调的整体,如自然山水或自然保护着的**的草地和树林,存在着丰富的协调之美;人工造园“师法自然”,才有可能使环境有丰富多采的统一协调之美
三、地形、植物、道路、铺装、水体、设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和设计原则(景观设计要素)
1、地形地貌
在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方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景观用地原有地形、地貌是影响总体规划的重要因素,要因地制宜。
2、植被设计
景观设计中的植被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人们熟悉喜欢的各种空间,还可以改善住户的局部气候环境,使住户和朋友邻里在舒适愉悦的环境里完成交谈、驻足聊天、照看小孩等活动。
最好的绿化效果,应该是林荫夹道。郊区大面积绿化,行道树可和两旁绿化种植结合在一起,**进出,不按间距灵活种植,实现路在林中走的意境。一定距离在局部稍作浓密布置,形成阻隔,是障景。障点使人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城市绿地则要多几种绿化形式,才能减少人为的破坏。在车行道路,绿化的布置要符合行车视距、转弯半径等要求。特别是不要沿路边种植浓密树丛,以防人穿行时刹车不及。 
要考虑把"绿"引伸到道路、广场的可能,相互交叉渗透,最为理想:使用点状路面,如旱汀步、间隔铺砌;使用空心砌块,目前使用最多是植草砖;在道路、广场中嵌入花钵、花树坛、树阵。 
道路和绿地的高低关系。设计好的道路,常是浅埋于绿地之内,隐藏于绿丛之中的。尤其是山麓边坡外,景观中的道路一经暴露便会留下道道横行痕迹,极不美观,因此设计者往往要求路比"绿"低,但不一定是比"土"低。由此带来的是汇水问题,这时单边式道路两侧,距路l米左右,要安排很浅的明沟,降雨时汇水泻入的雨水口,天晴时乃是草地的一种起伏变化。 
3、道路设计
景观道路和多数城市道路不同之处,在于除了组织交通、运输,还有其景观上要求:组织游览线路;提供休憩地面。景观道路、广场的铺装、线型、色彩等本身也是景观一部分。总之,当人们到景区,沿路可以休憩观景,景观道路本身也成为观赏对象。
景观道路线型
规划中的景观道路,有**、曲线的方式,也有规则、直线的方式,形成两种不同的景观风格。当然采用一种方式为主的同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补充。不管采取什么式样,景观道路忌讳断头路、回头路,除非有一个明显的终点景观和建筑。 
景观道路并不是对着中轴、两边平行一成不变的,景观道路可以是不对称的。景观道路也可以根据功能需要采用变断面的型式。如转折处不同宽狭;坐凳、椅处外延边界;路旁的过路亭;还有道路和小广场相结合等等。这样宽狭不一,曲直相济,反倒使道路多变,生动起来,做到一条路上休闲、停留和人行、运动相结合,各得其所。 
道路的转弯曲折。为了延长游览路线,增加游览趣味,提高绿地的利用率,景观道路往往设计成婉蜒起伏状态,但是有的地区景观用地的起伏不大,往往一马平川,这时就必须人为地创造一些条件来配合园路的转折和起伏。以明?计成的话要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景观道路的交叉要注意几点: 
避免多路交叉。这样路况复杂,导向不明。 
尽量靠近正交。锐角过小,车辆不易转弯,人行要穿绿地。 
做到主次分明。在宽度、铺装、走向上应有明显区别。 
要有景色和特点。尤其三叉路口,可形成对景,让人记忆犹新而不忘。 
园路在山坡时,坡度≥6,要顺着等高线作盘山路状,考虑自行车时坡度≤8,汽车≤15,人力三轮车≤3。 人行坡度≥10%时,要考虑设计台阶。景观道路和等高线斜交,来回曲折,增加观赏点和观赏面,未尝不是好事。
安排好残废人所到范围和用路。

4、地面铺装
块料路面的铺砌要注意几点:
广场内同一空间,道路同一走向,用一种式样的铺装较好。这样几个不同地方不同的铺砌,组成一个整体,达到统一中求变化的目的。实际上,这是以景观道路的铺装来表达道路的不同性质、用途和区域。 
一种类型铺装内,可用不同大小、材质和拼装方式的块料来组成,关键是用什么铺装在什么地方。如用同一种石料,用不同大小或拼砌方法。明朝的计成在《园冶》中对此早有论述"惟所堂广厦中,铺一慨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式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鹅子铺成蜀锦。" 
块料的大小、形状,除了要与环境、空间相协调,还要适于**曲折的线型铺砌;表面粗细适度,要与路面宽度相协调;使用不同材质块料拼砌,色彩、质感、形状等,对比要强烈。 
块料路面的边缘,要加固、以防损坏。 
侧石问题。园路是否放侧石,各有己见。一般来说要依实而议定,①看使用清扫机械是否需要有靠边;②所使用砌块拼砌后,边缘是否整齐;③侧石是否可起到加固园路边缘的目的;④最重要的,是园路两侧绿地是否高出路面,在绿化尚未成型时,须以侧石防止水土冲刷。 
建议多采用自然材质块料。接近自然,朴实无华,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甚至旧料、废料略经加工也可利用为宝。
5、水体设计
5.2考虑因素
水景设计和地面排水结合; 管线和设施的隐蔽性设计; 防水层和防潮性设计; 与灯光照明相结合; 寒冷地区考虑结冰防冻。 
5.3注意事项
?无论是一块绿地、一个公园的水体,应服从总体要求,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几种池岸的做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池岸的设计要考虑安全因素。一般近岸处水宜浅(2/5-3/5),面底坡缓(1/3-1/5),以求节约和安全。人流密集地方,如何防止落水,也须多费匠心。
?水面使用功能不同,也会使景观和水深浅、水波浪不尽相同,而影响池岸设计。
?选材既关及景观,也决定造价,从经济上也要多加考虑。
5.4设计要点
一是水质。二是水形。要有水容易做到,要成景就不容易,要保持更加困难。 
"死水一潭",会让游人掩鼻而过,会让管理部门叫苦连天。因此,在造型的同时,更要对水补充、排泄、循环、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绿色"、"生态",才可持续发展。
在这期间,还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一条环境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的地方,也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
(2)水体不同形状、深浅、宽狭的设计,象征着不同的地理环境,有着不同的景观,起着不同的生态作用。 
(3)在不同的水体环境,布置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即使在小环境,也体现生物的多样性。如能有意识选择一些环保生物,则更有利。 
(4) 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古谚:"流水不腐",是水景设计的座右铭。 
(5)除因建筑、交通等需要,构造部分水上建筑外,大部分缓坡入水,植物护岸,碎石、泥砂底。这样的水系造价不会太高,更重要的是,与地下水共同组成一个系统。因此,选定一个合理的水面标高,至为重要。 
(6) 因为各种不同缓坡、不同水面宽狭,造就了各处不同水深,溪流也有急有缓,浅的地方,要控制水流使之不冲不淤,深的地方,可掘井促使上下循环。大型水面,还要兼顾交通、娱乐、生产的种种需要。 
(7)以开挖水渠及缓坡之土方,堆叠地形,分隔空间,改善种植条件,而减少土方运量,取"一箭双雕"之功利。 
(8)引导雨水沿着起伏地形渗透、流淌,汇而成河。仅在出口处设溢水、单向阀门,干旱缺雨季节,以人工办法补充水源。 
(9)在流域附近的绿地,采用自然水灌溉,形成水的生态良性循环。雨水的回收利用,是绿色生态区的重要标准。
6、设施景观
运用原则
景观设施的设计首先应注重实用,同时其所设置的环境也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场所,所以应该以适合、适用为原则。各项设施、设备应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主,在符合人性化的尺度下,提供合宜的设施和设备,并考虑外观美,以增加环境视觉美的趣味。必须要了解设施物的实质特征、美学特征以及机能特征,并预期不同的设施设计及组合、造型配置后所能形成的品质和感觉,确定发挥其潜能。
另外,还必须考虑到设施景观的安全性,以防止被盗或遭到破坏,大型的运动设施应建造必要的围护。对于小型的设施应该把它们牢固的安装在地面或者墙上,保证所有的装配构件都没有被移动、拆卸的可能。
四、 《园冶》相地、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及对现代景观的影响
借 景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可分为:
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
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
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
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
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气象、植物季相变化和即时的动态。
借景方法
  大体有三种:
1,开辟赏景**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
2,提升视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
3,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内容
  1,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景物。
2,借人为景物。
3,借天文气象景物。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相 地
原是中国踏勘选定园林地域的通俗用语,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专论踏勘选定园址的《相地》一章。相地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计成在《相地》章的起首一节,介绍了他做相地工作的实际经验,突出了勘察中的关键事项,归纳为五个方面:
1,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例如是否有山林可依?是否有水系可通?能不能与交通繁忙道路有一定的隔离?以及有无利用原有大树、植被等条件。
2,必须在勘察过程中同时展开造景构图的设想,不仅注意地形(如方、圆、偏、正),而且要注意地势(如“环曲”、“铺云”等动向趋势),以及“培高控低”利用的可能性,克服地形、地貌上的缺点来筹划方案等。
3,必须重视水文和水源的疏理问题,尤其是园林建筑布局必须联系园林理水,建筑才能获得有水面配合的优越性。
4,选地也必须考虑建园的目的性。城市土地虽不是很好的造园环境,但鉴于便利园主兼享城市生活,还是可以选用;如选乡村土地造园,要便于眺望田野景趣,如选定不利于野眺的地位,就是相地的失败。
5,要十分重视原有大树等的保存和利用。
  《相地》一章还把园址的用地归纳为六类即山林地、城市地、村庄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进行评价。计成认为最理想的用地是山林地,所谓“园地惟山林最胜”;最讨巧的用地是江湖地,只要“略成小筑,足徵大观”;最需要运用造园技法加以改造的,是村庄地,主要是地形的改造,所谓“十亩之基,须开池者三,……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在郊野地中,以选“平冈曲坞”的丘陵地形而又有“叠陇乔林”的处所为佳。至于城市地和傍宅地上选址建园,是为了“护宅”、“便家”的生活功能。计成在论述其建园适宜的内容和设计意境等,都服从明确的功能目的。

掇山“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高大,才定基之浅深。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便宜散漫。”所以园林假山的堆叠必须从设计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意在笔先,先确定假山基础的位置、外形和深浅等,否则当假山的基础已出地面,再想改变假山的整体形状,增加高度或体量,就很困难了。一般假山基础的开挖深度,以能承载假山的整体重量而不至于下沉,并且能在久远的年代里不变形的要求为原则。同时也必须做到假山工程造价较低而施工简易的要求。
相地“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园基选择不拘朝向,其重点应着眼于造景的有利条件,例如是否有山林可依?是否有水系可通?能不能与交通繁忙道路有一定的隔离?以及有无利用原有大树、植被等条件。
借景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可分为: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选石《园冶》中对石就有深刻的见解:“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文恐损,无穷当悬。


服务热线

0536-8217966